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人是能通过“人的自觉”、“人的努力”和“人的修养”,而达成“人者,仁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孔子追求的是个体、家国和天下三者的和谐,儒学传道授业的基本内容则是仁义、礼乐和德治教化。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重要思想。兼爱,即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爱;非攻,即反对战争。在春秋战国那战火纷乱的大时代背景下,墨门弟子能以苦行僧般的坚定意志,奔走于各诸侯国间,不遗余力地宣扬“兼爱非攻”的主张,并为之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子无疑在“春秋三杰”中最为特立独行。他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擅长通过巧妙地运用那层出不穷、鬼斧神工般的发明创造来维护道义与社会公理。
明辨是非
与墨子强调“事在人为”的救世思想不同,老子则认为万物皆归于“道”,其发展规律必遵循“道法自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孔子周游图(粉彩)
孔子谒徒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的开篇首句,反映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人的本质”的思考。
孔子圣迹图
孔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春秋那段礼崩乐坏的时期。他老人家坚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系统总结、继承和发展上古三代的中华文明,并积极入世实践,以一人之力维护和引领社会发展。
孔子以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儒学壮大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诸子百家31
诸子百家30
诸子百家29
诸子百家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