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吾(1787.8.7--1829)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刻书家。
乔松年利用退朝以后的闲暇时同,勤于着述,日成一篇,广泛辑佚而成 《纬捃》一书。此书前十二卷,收录的资料全部来自佚文坠简。
是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
是书为清代学者严可均所撰之经学要籍,严氏因感唐石经亡佚颇多,为存石经之真、正版本之误、纠顾炎武等辈校注之非,故重校唐石经。
陈寿祺(1771-1834),清代儒学家。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该书搜罗了若干史料 ,按照 “名义”、 “燔禁”、“师承”、“论说”等部分讨论纬书的有关问题 ,是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文字。
《群经说》是黄以周晚年的精心结撰之作。
该说以《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经传、《论语》、《孟子》、《孝经》等贯穿会通,并以补编完结之。
卢文弨,一生勤于校勘,《经典释文考证》是其校勘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得的成果,该书对于当时人们训读、后世学者研究《经典释文》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传莹(1818—1848),清学者、藏书家。字椒云,号实甫,别署通糜生。湖北汉阳(今属武汉市)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授国子监学正。
王绍兰(1760~1835)字畹馨,号南陔,自号思维居士,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清朝大臣。著《王氏经说》。
徐灏广东番禺人,字子远。学海堂诸生。同治间官庆远知府。另著《说文部首考》《象形文释》《通介堂经说》等。
庄述祖(1750-1816),庄存与之侄,字葆琛,号珍艺,晚号檗斋,学者称珍艺先生,江苏武进人。著《五经小学述》2卷。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以阮氏文选楼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为底本标点整理,其中具有创新性的一项整理工作是,将校勘记逐条编列序号,以便于检索使用,并与南昌府学本对校,标注其增删条目,撰写校记。全书按照通行《十三经注疏》本分册,可以与之配合使用。
武亿(1745年~1799年),字虚谷,一字小石,号半石山人,河南河南府偃师县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考据学家、学者、金石学家。著有《群经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