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贞石志》系沈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官正定知府时所作。正定古为常山郡,故其书以常山为名。所收录常山石刻,自周至元,共250余种。
吴式芬祖籍海丰,科举世家。吴家以"一方望族"著称齐鲁,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
石刻等物的年代从秦汉到辽、西夏、金。此外,又收朝鲜碑刻十余种,还有越南、日本的各一种。
方履篯,字彦闻、术民,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寄籍顺天府大兴县。
《古籀餘論》是清末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孙诒让(一八四八一九0八),(字仲容号籀廎,浙江瑞安人)的两部考释商周青铜器铭文的著作。
《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为专録古器款识,考证青铜器铭文之专书,清钱坫撰。全书四卷,收古器四十九件。
《语石》一书,既是古代石刻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石刻学的开山之作。该书结构严谨,布局精巧,从内容详略到卷次篇幅都经过了作者的细致安排。
《从古堂款识学》是是一本铜器铭文考证著作,考释三百六十五器。它是清金石大家徐同柏金石名著。
《补寰宇访碑録》五卷收録碑刻起自秦、汉,迄于元代、所録碑刻按年代排列,每种下注明书体、年月、所在地或拓本藏处。所录碑刻广博详细,是金石学研究的必备资料。
《山左金石志》是清代学者阮元督学山东期间所编纂的一部金石学著作,首次将山东的金石碑刻汇于一编。不仅是著录、研究山东古代金石文献的一部划时代巨著,又是清代金石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启后之作。
陆心源(1838年~1894年),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二十卷,《目录》八卷。该书对历代碑刻进行详细考订,并结合经史诸子、文人别集、山经地志、姓氏谱牒、文字训诂等,详加疏通证明,补充缺漏,订正错误,每多精彩的论证。在清代众多跋尾类著作中,钱氏之书最为宏富精湛。
《安阳金石录》十二卷。其目为卷一各图,卷二沿革表、爵封表,卷三职官表,卷四选举表,卷五、六地理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渠田志,卷九典祀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古迹志,卷十二集传、列传、叙传、列士,卷十三循政记、节孝记、识余,卷十四艺文志。另附《安阳金石录》十二卷。
丁敬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
本书据清宣统元年刊本影印,全书含陶斋臧石记四十四卷与陶斋臧砖记两卷。编纂者为晚清大收藏家、金石学家端方,他将所藏的碑刻、泉范、墓志等汇集成编,考证详尽,罗列赅备。每件器物标注尺寸,铭文及释文,后附考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