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全上古三代秦流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文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全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献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
《全后周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本书共分15集,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
于是道法流布,处处修立佛寺。远人伏化,愿为臣妾者,不可称数,国内清宁,含识之类,蒙恩受赖,于今不绝也。(《释藏》迹六。)列仙传序《列仙传》,汉光禄大夫刘向所撰也。初,武帝好方士。淮南王安亦招宾客,有枕中鸿宾之书,先是安谋叛伏诛。向父德,为武帝治淮南狱,得其书,向幼而读之,以为奇。及宣帝即位,修武帝故事,向与王褒等,以通博有俊才,进侍左右。向又见淮南铸金之术,上言黄金可成。
本书为《全上古三代秦流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文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全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献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
《唐文续拾》是清代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陆心源掇拾《全唐文》未收遗文辑成的文集,为《唐文拾遗》续篇,共16卷。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
《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作品。全书共八卷,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乾隆三十六、三十七年(1771、 1772年)开始写作,至嘉庆六年(1801年)去世止,历时三十年尚未完稿。内篇多半泛论文史,《易教》等十一篇阐明“六经皆史”之旨,认为六经是古代典章制度的记载;《史德》、《申郑》等篇论史学,《浙东学术》篇探讨学术源流;《诗教》、《古文十弊》等篇,讨论文学流变及文章得失,反对追求形式,并对桐城派有所贬斥。外篇论修志条例。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1949年后排印本据嘉业堂《章氏遗书》本增“内篇”一卷,“补遗”八篇,又新增“补遗续”五篇,较为完备。《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
《学治臆说》是汪辉祖的一本吏治笔记,记录了他在幕友时期和担任州牧县令期间的吏治心得和所见所闻,《学治续说》、《学治说赘》两书是对其的进一步补充。
将圣谕御制依类分载各志,涉两类者列卷首。以下分庙志、学志、辟雍志、礼志、乐志、官师志、禄廪志、金石志、经籍志、艺文志、志余等十余门,并附引用书目。图说详明,分年编载,并在每门后摘辑前代史书中有关国子监的资料。
《三国职官表》是清代洪饴孙撰官制著作。三卷。于魏最详,蜀、吴梢略。按品秩先后,列所属官吏及居官之人。参校稽核,便于考三国之官制。
清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辑出时改易今名。是书为宋人所编各种专门性史料工具书的一种,它所载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南宋馆阁制度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对於我们今天研究宋代的史官制度与历史文献,以及考求宋朝典故与宋人。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
四卷。劳经原撰。劳经原,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浙江仁和人。子格,长于考证、校雠之学。府兵制自西魏、北周、隋之世,陆续增补设置,至唐初始臻完备。但两《唐书》所载均不详确,设府数目说法不一。
《宋宰辅编年录》是南宋徐自明撰编年体史书,二十卷。《宋宰辅编年录》记宋建隆元年(960年)至宋嘉定八年(1215年)二百五十多年间中书、枢密二府大臣的任免情况。
《汉官答问》是清陈树铺撰典制文献。五卷。述汉代官制颇详。然非精意之作,间有疏漏,付刊时亦未及详校。所引史籍多不依原文,为其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