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钱大昕撰。四卷。收录汉代郑玄至清代邵晋涵等三百六十三人。以后吴修、钱椒、陆心源、张鸣珂、闵尔昌陆续增补。1925年张惟骧合编为《疑年录汇编》,共收三千九百二十八人。按生年顺序排列,为检查历代人物生卒年份的工具书。钱氏所收以文人学士为限,陆心源《三续疑年录》已扩大范围,然仍以文人学士为主,很不完备,所录生卒年份颇多疏误之处。近人余嘉锡有《疑年录稽疑》匡正多条。
邓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
十二卷。明朱衡(1512—1584)撰。朱衡字士南、惟平,万安(今属江西)人。学者。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南京刑部尚书等。嘉靖四十四年(1565)黄河决口,以工部尚书总理河漕,定议开新河,筑堤防溃。
宋代理学史著作。南宋李心传撰。10卷。《宋史》本传作5卷,约成于嘉熙三年(1239)。元程荣秀序称曾得《道命录》5卷,又“僭因原本,略加厘定,汇次为十卷”。考后5卷确有心传身后事,当为荣秀所续无疑。
《莆阳文献(共5册)》明郑岳(?~1539)撰。黄起龙(生卒不详)重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题将军岩;寺中别林谦之兼寄诸郑;送别湖北漕李秘临仁南焘;次韵寄太乙宫上官师二首;原范吟;感寓;真率会;方士志耕隐;文峰春晓;秋江别意送林廷著应举等。
《畴人传四编》是清末澧州黄钟骏撰传记。十一卷,附录一卷。书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阮元《畴人传》及其续编、三编的续补之作,凡收四百三十六人,约七万八千字。其中前八卷收自上古至清中国天文、历法、数学人物二百四十七人,附见二十八人,后三卷收西洋九十九人,附见五十四人,附录收中国历代名媛三人,附见一人,西洋名媛一人,附见三人。所辑多有网罗散失之功,足补前三编之不足。
四卷(《四库提要》误作一卷)。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共计601人。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字号等事项。
《金佗稡编》 书名,又称《鄂国金佗稡编》。南宋岳珂撰。二十八卷。岳飞传记资料汇编。珂为辨其祖父岳飞之冤而作,成书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因珂别业在嘉兴金佗坊,故名。
《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并为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字子中、舆中,号白田,宝应(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教授,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归里。少从叔父王式丹学,精研朱熹之学,归里后杜门著述校书。
《畴人传三编》是清褚可宝撰传记。七卷。卷一至二补记从清初至道光二十年已故算学家、天文学家三十位。卷三至六续记道光二十年以后已故畴人三十一位,附见二十七人。卷七记女天文学家、数学家三人, 附录西洋十一人, 附见五人。各传后有简论,反映当时有成就数学家受到社会颂扬实况。
五卷。明王鸿撰。王鸿,河津(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官至石灰山关税大使。乃薛瑄之曾孙婿。薛瑄字德温,谥文清,官至礼部右侍郎。性刚直,学宗程朱,是明代著名学者。王鸿为旌表其祖上事迹声名,作成此书。
《圣门人物志》是明代郭子章任山西按察使期间所辑,是对迄明代为止历代对孔子和门人以及文庙配享、从祀诸儒言行志业的传略。全书共十二卷,先介绍孔子及其世系,再介绍"四配"、"十哲"、"先贤"、"先儒",后两卷分别介绍启圣祠以及会典祀仪情况。全书大体上采用纪传体,每传首介绍人物生平,次略述其事迹及从祀经过,末附以赞。本书对孔门人物及祭祀制度研究均有裨益。
郭畀(1280一1335),字天锡,又字祐之,别号北山,开沙(今江苏省丹徒县高桥乡)人。身材魁梧,蓄长须,人称郭髯。《云山日记》是他元至大元年(1308)八月至次年十月,在镇江、杭州时的日记,其中对当时镇江的人物、名胜、僧寺、街道、市场、园林等都有记载,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史料。
《学案小识》是唐鉴所著作品,出自于《方东树 唐鉴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全书共十卷,《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并为清王懋竑撰。王懋竑字子中、舆中,号白田,宝应(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教授,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归里。少从叔父王式丹学,精研朱熹之学,归里后杜门著述校书。除本书外,还著有《读经记疑》、《读史记疑》、《白田草堂存稿》等。从宋李方子编纂首部朱熹年谱以来,历朝所作甚多,但大都详略失当。王懋竑以李默、洪璟本为蓝本,校以朱熹语录、文集、细心考证,订补舛漏,竭二十余年之力,四易其稿,撰成四卷本《朱子年谱》。而又仿朱熹校正《韩集》之例,将其去取之故列为《考异》,并采摘其论学要语,作为《附录》。大旨在辩别朱熹为学次序,故详于学问而略于政事,于朱熹著述一一叙其年月,为研究朱熹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最早的版本为乾隆十七年(1752)白田草堂刊本,其后有《四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二编第十集)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本、《国学基本丛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