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顺镇江志,为江苏省镇江市的古地方志,为元代人俞希鲁纂,共有 21卷首1卷。是现存镇江古方志中较完整的一部。
清董醇纂,咸丰五年(1855)刻本。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甘棠乃今江都县邵伯镇原名,是为湖乡泽国之地。其所纂:卷首序、图,卷一建置、运道,卷三湖潴、河渠、修防,卷三坊铺、里巷、村镇,卷四祠庙,卷末跋。
《帝京景物略》是明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类著作来读。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不可多得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作文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作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明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
清安徽庐州(今合肥市)地方志。五十四卷,图一卷。清张祥云修,孙星衍纂。成书于嘉庆八年(1803年)。
清萨英额撰。十卷。道光七年(1827)成书。自疆域形胜、山川、城池至伯都讷(今吉林松原市)屯田共二十七门。吉林原无志,此书实属草创,为研究吉林历史地理重要参考书。
《香山县志》是田明曜在清光绪5年出版的书籍,共17册。
龚黄,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序》。为汉循吏龚遂与黄霸 的并称。亦泛指循吏。
清傅应奎修,钱坫等纂。十六卷,首一卷。应奎,河南汝南人。官韩城知县。玷有《新斠地理志集释》已著录。该县修志始于明万历,清康熙时又续修。此志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约二十三万余字。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五万字。收运河总论、运河源委、戴村坝议、袁家口放船之法、东省湖闸情形、治河议、治河总论、黄淮水利、河漕类纂等二百三十四篇。以治河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同时提出若干水利工程理论。其中运河总论、黄淮水利、条陈通会河、河漕类纂、治河总论等篇侧重理论,其余部分多记某一具体工程。仅闸坝工程即达百余处。作者十分注重前人成功的治河方法,博引宋元以后治水专家的重要经验和言论,尤具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
是书凡十二卷,分三百三十九目,考稽台州掌故文献。 洪颐煊,浙江临海人。清代学者。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倦舫书目》十卷,《经典集林》三十五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管子义证》八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汉志水道疏证》四卷,《孔子三庙记注》八卷。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弘历命窦光鼐、朱筠等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的,由于敏中、英廉任总裁。此书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编辑时间*长、内容*丰富、考据*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始修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书分为18门,依次为:星土、世纪、形胜、国朝宫室、宫室、京城总记、皇城、城市、官署、国朝苑囿、郊垧、京畿(京畿附编)、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及杂缀。 于敏中(1714年—1780年1月14日),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山西学政于汉翔之孙。宣平知县于树范之子。清朝重臣,出身簪缨世家。乾隆二年于敏中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馆开,于敏中为正总裁。乾隆四十四年去世,时年66岁,追谥为文襄。著有《浙程备览》《临清纪略》等。
南宋地方志。庆元二年(1196)孙应时修。15卷。琴川指今江苏常熟县。嘉定三年(1210)和淳祐元年(1241),县令叶凯、鲍廉曾二次组织补修,是志乃为详悉。
专叙水道源流分合的地理著作。清齐召南著,二十八卷,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本书中早用经纬度定位,虽有错误,但仍为中国地理著作中的一个创举。
明曹学栓撰。十卷。学佺有《蜀中广记》已著录。曹氏宦粤西间,广搜史志、诗文,并以采访见闻纂为是编。天启二年(1622)成书,九万余字。卷首有叙,概述广西建置沿革。
史地书。清曹廷杰撰制。光绪11年(1885),作者奉檄考察吉江二省边界,凡七阅月,行程2万里,归来撰制《简明图说》,即《吉江二省与俄交界图》及舆图上的注写文字。于古今沿革、山川驿路各名未及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