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明唐枢撰。唐枢,字惟中,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大臣。嘉靖进士。官授刑部主事。是书总结为官心得,论述治国方略,均有见地,而于财政收支情况尤为细加采讨,对兵用、国用、粮数、银数都一一开列核算。
《钦定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纪传谱略,一仍郑氏之旧。惟郑氏《列传》因诸史旧文,标题错互,而又稍有所改窜。
陈良弼,字召扶,明朝末年朝廷命官,崇祯十年科丁丑进士,官行人司,历任南京河南道(山东道)御史、乡试主考官、太常寺少卿,清军入关,南京失陷,公于福建病逝。
《新集至治条例》由元代拜柱等人编纂。
《钱通》为明朝胡我琨所著。该书遍搜典籍,包罗万象,除详尽记述明代的货币政策和货币流通情况外,更追溯了明代以前各朝各代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制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民俗、考古、文学等各个方面,是一部综合考察钱币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独特经济读本。
《万历会计录》初于隆庆六年(1572)七月由户部尚书王国光与侍郎李幼滋等编辑,费时逾年,国光致仕时于万历四年(1576)二月二十六日进呈,此为《会计录》之蓝本。
《马政志》·四卷,明陈讲撰。讲字子学,遂宁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山西提学副使。此书乃其嘉靖三年以御史巡视陕西马政时所作。凡《茶马》一卷,为目九,纪以茶易番马之制;《盐马》一卷,为目七,纪纳马中盐之制;《牧马》一卷,为目八,纪各寺苑监畜牧之制;《点马》一卷,为目三,纪行太仆寺各军卫稽核马匹之制。摭叙原委颇详。《明史·食货志》载,讲尝以商茶低伪,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书商名而考之。盖亦勤於为政者。然明代茶马之政,至末造而奸商私贩,官吏冒支,其弊不可究诘。掣盐中马改为纳银,名在实亡,亦无裨於边计。志中所列,大抵皆具文而已。
是书体例一依《中兴礼书》,据南宋礼部太常寺案犊编集,分吉、嘉、宾、凶四礼,续记孝宗朝淳熙十一年以后之各种朝廷大典仪式制度等。
清朝俞森编。森号存斋,钱塘人。由贡生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是书成於康熙庚午。辑古人救荒之法,於宋取董煟,於明取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锺化民、刘世教,於国朝取魏禧,凡七家之言。又自作常平、义仓、社仓三《考》,溯其源,使知所法。复究其弊,使知所戒。成书五册,其官河南佥事时所撰也。末附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官分守荆南道时所撰也。救荒之策,前人言之已详,至积储尤为救荒之本。森既取昔人良规,班班具列,而於三《考》尤极详晰。登之梨枣,俾司牧者便於简阅,亦可云念切民瘼者矣。
《元朝典故编年考》是由清朝孙承泽所著的史书,共10卷。分代考述元太祖十五年至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220—1362)之间元代朝廷事实。内有定历法、始行盐法、课税减额、建元诏书、官制、中书省属官职掌、立政议、行选举法、按察司不宜省、限田、宪典、至元新格、初定兵制、大儒时务书、置御史台、立国子学、诸路学校书院、议立三省、兵事宜属枢密、崇宪台之制、刑狱不宜遥制、肃政廉访司,钱钞之议、贡举人才、俸禄、迁官之法、大元通制、太子贡试之法、籍没免及妻子、经世大典、任官之法、正内外官朝仪、立登闻鼓院等项。后两卷《元朝秘史》、辽金遗事。
陈琮在工作之余,还多方收集古今有关永定河的资料,包括历来的受灾情况、河道变化情况、历代的治理情况及经验教训等等,编辑成了一部《永定河志》,他通过3年时间的精心考证和校订才完成。书编成以后,他把书进献朝廷,皇上御览后,认为这部书很有价值,可以给后来治理永定河和其他河流提供参考,就下旨将这部书交给懋勤殿收藏。
旧志篇目名称。记述修船、造船之事。据台湾志书记载,台湾、澎湖各标营船(军用船),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归内地州县修造,其当可修整而不堪驾驶者,内地之员来用工料,赴台兴修,台属三县亦分修数只。
宋议礼局官知枢密院郑居中等奉敕撰。徽宗御制序文,题“政和新元三月一日”,盖政和改元之年。钱曾《读书敏求记》误以新元为心元,遂以为不知何解,谬也。前列局官随时酌议科条,及逐事御笔指挥;次列《御制冠礼》,盖当时颁此十卷为格式,故以冠诸篇;次为《目录》六卷;次为《序例》二十四卷,礼之纲也;次为《吉礼》一百一十一卷;次为《宾礼》二十一卷;次为《军礼》八卷;次为《嘉礼》四十二卷,升婚仪於冠仪前,徽宗所定也;次为《凶礼》十四卷,惟官民之制特详焉。是书颇为朱子所不取。自《中兴礼书》既出,遂格不行,故流传绝少。今本第七十四卷、第八十八卷至九十卷、第一百八卷至一百十二卷、第一百二十八卷至一百三十七卷、第二百卷皆有录无书。第七十五卷、九十一卷、九十二卷亦佚其半。然北宋一代典章,如《开宝礼》、《太常因革礼》、《礼阁新仪》,今俱不传。《中兴礼书》散见《永乐大典》中,亦无完本。惟是书仅存,亦论掌故者所宜参考矣。
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分为论治道、训诸王、训群臣、谦德、宽仁、智略、求贤等23类、11条。所论之中有许多满清史料,有参考与研究价值。
《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恭编。凡一百一十三则,分三十二门。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洪维我世祖章皇帝夙龄践祚,定鼎燕京。视帝尧起自唐封,尚先五载。然生而神灵,幼而徇齐,长而敦敏,则比德於黄轩。是以提挈天枢,驱策群力,削平三蘖,底定四瀛。大同文轨,建亿载之丕基。加以宵旰之余,始终典学。御注《孝经》,则操至德要道之原。御纂《内则衍义》则昭笃近举远之本。御制《人臣儆心录》,则振举政典,澄叙官方。御撰《资政要览》,则敦叙纲常,砥砺世教。凡圣贤之理蕴,无不阐明;凡帝王之治法,无不讲贯。固已本心出治,举措咸宜。至於教阐圣谟,言为世则,亦出同纶綍,宝并球图。夫天不可测,测以星辰之行;地不可度,度以山川之纪;圣不可知,知以典籍之所传。尧诫汤铭,贻留奕禩,亦庶几稍窥高厚之万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