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丁记政录》为明代徐肇台所著。
清潘钟瑞撰。二卷。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大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李秀成部先后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地。潘氏居苏州,于上述战役耳闻目睹,遂将有关太平军在苏州活动的见闻,随笔记录,编为是书。
明徐学谟撰。学谟有《春秋亿》,已著录。是书乃其归田以后所作,记嘉靖一代之事。
军事史书。明王士骐撰。九卷。士骐字冏伯,太仓人。万历间进士,累官至吏部稽勋员外郎。作者曾任兵部主事,对抗倭之事知之甚多,因薛俊《日本考略》、王文光《补遗》、郑若曾《筹海图编》诸书多取材于野史,往往失真,遂搜罗当时诏旨、章奏,以及中外战守方略,参校诸书,系年编纂,勒成是书。其记载明代倭寇问题,起自洪武元年,迄至万历二十四年。系研究此二百余年间沿海防务部署、体制以及军饷供应、攻守方略等的重要参考资料。今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刻本影印,收入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明代编史部。
《皇明政要》是明娄性撰杂史。二十卷。
《文献通考》简称《通考》,是宋元时代学者马端临编撰的一部典章制度史,共348卷。因“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自序》)。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
董增龄,生卒年不详,字庆千,号寿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人。为名儒徐养原中表。善治《春秋》,兼通医理,乃当时名医。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由清代托津等人所著。
本书凡四卷,前三卷为彭孙贻撰、后一卷由李延昰补编。孙贻字羿仁,又字仲谋,浙江海监人;明太常节愍公观民仲子。生于明季,卒于清康熙间;著有「甲申忘臣表」、「流寇志」、「湖西纪事」、「虔台逸史」、「彭氏旧闻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及本书等。延昰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名,字辰山,又字寒村);南直上海人。生于明崇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年二十,间道走桂林,尝仕永历行朝。后病殁平湖,遗命以浮屠法瘗之。所著有……「南吴旧话录」、「放鷴亭集」等,并续本书未完之部。本书用编年体记台湾郑氏四世之事,起明天启七年、讫清康熙二十二年,凡五十七载。
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丙辰科状元,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赏一等轻车都尉。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诏议开馆校书,初刘统勋反对,于敏中主力开馆。四库全书馆开,于敏中为正总裁。于敏中擅长翰墨,书风近董其昌,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法家。
《湘军志》是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所著军事史,是王闿运自认为最得意的史学著作,反映了湘军完整历史。光绪元年,由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面,力邀王闿运主修《湘军志》。
《辽史纪事本末》是清·李有棠编著的一部别杂史著作。
谷应泰(1620年—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明朝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生于直隶丰润(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清朝初期官吏,历史学家,被称为“清代文苑第一人”。 聪敏强记,工制举文。及长,肆力经史,书无不窥。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改户部主事,寻迁员外郎。授浙江提学佥事,校士勤明,所拔如陆陇其等,多一时名俊。
清 马骕 撰。一百六十卷。纂录上古至秦末事。每事各立标题,仿纪事本末之意,博引旧文,排比先后。其伪托附会者,必于每条下疏通证明之,考证颇为详密。神话传说,亦多所征引。《绎史》在内容上既详载各代治乱兴替及其规律,又详载诸子百家之学说和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材料上,除儒家经典外,广采百家学说,将经、史、子、集一例看待,互相印证。考订极为精详,容纳材料相当全面。在体裁上,既具有记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的长处。他创造了集记人、记事、图表、书表于一书的综合史书体裁。
清乾隆十三年(1748)来保等奉敕撰。三十二卷。记载乾隆十二年对金川沙罗奔用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