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绵长而厚重,不仅包含造型精美的饮食器具、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浩如烟海的典籍制度等,还孕育衍化出一系列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哲学观念、政治智慧和科学思想,同时也为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诸多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经常见到的匾额或条幅,可见世人对其意蕴的高度认可。而这两句名言均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社旗县城所在地赊店古镇,曾经是“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商业重镇、万里茶路的中转站、全国最富有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店”的美誉。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政治、文化大一统的皇权时代,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转变,选拔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是察举征辟制。
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是福建乃至全国古代书院制度颇为兴盛的一个地区,历代执掌书院的山长、从书院中走出的英才,都对闽台教育、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泉州的古代书院遗存,或在现代校园中,或已焕发新生,成为新的文化基地,向人们展现泉州灿烂悠久的文脉。
我国历史上经典的《三字经》中有“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冯礼父母为四个儿子以“五常”中“仁、义、礼、智”起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蕴涵深厚的家教。
科举的本质是人才选拔制度,它以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特色,使得孔子所倡导的尚贤理想变成了现实,在1300年间培养了大批官吏,其中不乏杰出的文人,对推动偏远地区或田舍郎的文化进步,可谓功不可没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至今雄踞珠江航道约400年的莲花塔、琶洲塔和赤岗塔,曾持续数百年为往来商船提供航标指引。谁能想到,今天矗立在珠江边的“三塔”让广州与世界结下不解之缘,共同成就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繁华?
城市,顾名思义,有城方有市。所谓无市不城,无城难市。人们围商而建,聚商而居。可以说商业的演变史,就是一座城市生活的进化史。
从古代科举考试到现代的高考,都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非常重要的途径,都带有“一考定终身”的烙印。
驼铃声声,羌笛悠扬。遥想当年,一支支货运驼队走出了一条崎岖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蜿蜒向西一直抵达中亚、西亚、欧洲国家的大小城镇,也由此走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再次贯通,线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大庆路上的“丝绸之路群雕”,是西安市为纪念1987年丝绸之路2100周年而建,如今已成古城的标志性雕塑。
魏晋时,有位著名“吃货”叫罗友。《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罗友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吃饱吃好就成了他一辈子的孜孜追求。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