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江苏中秋夜得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琼宇赏月
乌镇则有“走百桥,祛百病”的说法,在花灯铺内挑选或者亲自制作一盏灯笼,提灯在乌镇璀璨的夜色中,静静地走过三座石桥,祈求福禄绵绵永康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亮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是上天对人事的见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走月祈求平安。
人们会把彩灯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写上庆贺中秋的字样,或是挂在高高的竹竿上,让它随秋夜的晚风飘扬,名为“树中秋”,借此表达美好的祝愿。
花灯船
中秋佳节花灯璀璨,人们带着最美好的心愿,拜月祈福,望月怀远,珍惜眼前的人,也将祝福送给远方的亲人。
猜灯谜、“月”字诗句飞花令传统的民俗活动。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秋夕祭月由来已久,源自天象崇拜,祈求助力完成心愿,故此拜祭。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中秋夜游,提灯走月
古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更有走月亮
“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祭拜月光菩萨,小孩会穿上大人的衣服,吃画有“早登蟾宫”的月饼,观潮赏灯,一派极其烂漫、雅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