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舞春狮表演
社火表演
秧歌拜年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蒜”。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过了年三十儿,这老例儿开始越来越多。从吃到日常举止,都要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天津有句俗话叫“没过十五都算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这年算到了另一个高潮。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该日,男孩之父必购八角纸灯一盏,悬挂在祠堂或庙堂正中央,以求让祖先认识自己的子孙而加以荫佑,或请神明进行保护。灯酒会的习俗包括开灯、投灯、饮灯酒等一系列习俗活动。
步社火
旱船
传统社火——丑婆闹春
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