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萨埵佛梵名 Vajra-sattva 。其梵名前半 vajra,音译缚日罗,即金刚之义;梵名后半 sattva ,音译萨埵,为勇猛、有情等义。故「金刚萨埵」为梵名前半之意译与后半之音译所并成。
金刚萨埵,梵文Vajrasattva 或Vajrasattva mahāsattva,音译哇指拉萨特哇摩哈萨特哇,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萨埵摩诃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之中,前七会为金刚界品,其中之前六会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后二会(即第八会、第九会)为降三世品,皆为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总称金刚界曼荼罗。图像以上端为西方,纵横等分为三,故共有九会。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火天为东南方之守护神。于密教为重要护法神之一。密号护法金刚。有各种形像,在胎藏现图曼荼罗中,火天位于外院东南隅,为仙人形,具有四臂,右二手分别持三角印、念珠,左二手分别执澡瓶、仙杖,住于火焰中。在金刚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中,火天位于西方,身呈肉色,右手持三角印,左手执仙杖。又据十二天供仪轨所载,火天乘青羊,遍身火焰,具四臂,右二手分别持青竹、军持,左二手分别为扬掌、持念珠,有二天女手持天花,左右并置苦行仙。此外,密教修护摩法时,先设火天坛供养火天,而后供养诸尊。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著名护法神,此四尊与佛教四大金刚是不同的神,很多人常将此四尊与四大金刚混淆,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在藏传佛教萨迦派中,流传一种被称为十三金法的殊胜之法,包括三空行、大三红、小三红以及狮面空行母、红财神、不死天女及黑文殊。这十三金法在历史上,禁止流传到萨迦寺以外的地方,足见其珍贵无比。黑文殊即属这十三金法之一。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