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10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9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8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7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6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5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4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3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2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抗日战争中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
《化度寺碑》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的简称。此碑立于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铭碑石原在陕西西安南山佛寺宋庆历(1041-1058)以前,原石已经断裂,至北宋末年残石亡佚。
《化度寺碑》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的简称。此碑立于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铭碑石原在陕西西安南山佛寺宋庆历(1041-1057)以前,原石已经断裂,至北宋末年残石亡佚。
《化度寺碑》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的简称。此碑立于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铭碑石原在陕西西安南山佛寺宋庆历(1041-1056)以前,原石已经断裂,至北宋末年残石亡佚。
《化度寺碑》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的简称。此碑立于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铭碑石原在陕西西安南山佛寺宋庆历(1041-1055)以前,原石已经断裂,至北宋末年残石亡佚。
《化度寺碑》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的简称。此碑立于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铭碑石原在陕西西安南山佛寺宋庆历(1041-1054)以前,原石已经断裂,至北宋末年残石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