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以竹、兰为主题的画作,体现了画家以“眼中之竹”观察、“胸中之竹”思考、“手中之竹”表现的创作方法,传达倔强刚直、孤傲不驯之气,兰叶的葳蕤则“借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直抒书画同源之义。兰出空谷,竹称此君,相伴立根于破岩中,纤弱其表,强劲其髓,画出一股精神力量。
此卷为祝寿题材的绘画作品,整幅画面充满了寓意长寿的景物。画面的下方,一位老寿星正在和两个孩童嬉戏,享受着天伦之乐。画面中央酷似仙风道人的两位长者正在谈经论道,面容祥和,一副长生不老之相。书桌旁边三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正在观赏笼中的小动物,富有生气。此外,画面中的鹿、磐石、竹子、松树等均寓意长寿。
此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底。牡丹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热烈而秀雅,韵味十足。
画面人物倚卷观书,膝前置一竹架油灯,不重形的描绘,只重意境的表达。人物面部扬眉睁目读书的神采仅用寥寥数笔点画出来,衣衫的泼墨用得非常活脱,把文人冬季里披衣而坐,挑灯夜读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画笔墨变化微妙,浓淡枯湿交融,显示出作者用墨的奇巧。人物仅占画面下半部,右上部几行题记,左上、右下大片空白,极具构成之妙,更显夜的寒冷和文人的凄苦景象。
红艳的花、绿的叶子,在墨色的枝干、叶筋映衬下,艳丽而古朴;而疏密自如的枝叶、花朵,同时与地面淡色的石头,势成呼应。全作笔法豪迈,墨韵淋漓
此套《瓯香馆写生册》共十幅,描写了四时的花果,从春到夏分别是桃花、海棠、碧海珊瑚、牡丹、枇杷、卷丹、洛阳花、凤仙花、菊花、梅花。用颜色点厾出花朵、叶片、果实,只以色线勾勒叶茎。落色点花的没骨花,既不同于细线勾勒再层层渲染的工笔花卉,也不同于水墨淋漓的大写意花卉,它介于两者之间,也被称作“小写意”花卉。工笔求逼真,写意求意趣,恽氏没骨花所求正在“似与不似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