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 (1592-1680),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孙。出身明代官宦之家,崇桢初年曾任太常寺卿,所以也被称为“王奉常”。寄情诗文书画,家藏历代法书名画甚多,反复观摩,并曾得到董其昌等人的指点。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卢老人,自号归村老人,太仓城厢镇人,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是清初宫廷画风的主要代表,与王(辉),王鉴,王原祁,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也开创了 “娄东派”。
作於戊申(1668)画家时年七十七岁。图上山岩有着倾斜的走向, 构成奇特宏伟的山形, 充满动势。全画多勾染少皴纹, 画树以细笔勾勒, 设色以石绿、赭石、白粉为主, 正是画雪景之古法表现。此幅画笔墨清润, 设色皴擦秀雅, 有追法唐代青绿没骨山水画的抒情特质。
“四王”这一派的山水画家正是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尽致。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有贡献的。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
峡江峻岭,山林葱茂,渔人垂钓,一派水国风光。用笔粗犷,气势豪放。自识“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写仲圭诗意,蒲华”。
王时敏师古人画,形体、样式甚似,但与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样了,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精神气质迥异。王时敏师古人笔法时,更严谨、更认真、更规矩,相对来说作的画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时敏将清初山水画的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山水》扇面虽是临古之作,但又能集众家所长,浑然一体,画得很有味道。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此画的用墨明洁苍润,得自于董其昌的影响。这幅画气厚力陈,显示了王时敏深厚的笔墨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