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描绘清供花果亦多达七种,皆为新春时盛开的应时花卉和果实,有水仙、天竹子、牡丹、佛手、菖蒲、荔枝与香橼,其寓意事事如意,充满了喜庆吉祥的气氛。
擅长以水墨或淡着色描写江南真山,圆润工整的用笔表现了溪山高远和深远的风景,整幅画作平淡、朴实的意境。
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
此图中老梅劲竹苍松怪石,溪水小桥亭园雅士,空中小鸟展翅,更显天际之辽阔苍茫。用笔老辣细密。 画上自题:夏五吟梅图。芳洲先生旧居儒溪 , 有亭曰碧芳,颇擅林木之胜。亭前老梅一株,五月花开特盛, 一时名流咸赋诗纪之。
《同光十三绝》是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均是画家选择的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13位著名京剧演员。该画原图高约三尺,长有丈余,所绘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通过绘画中演员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饰之特点等,生动地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此画的诞生又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此扇面撷取梅枝梢部,以水墨写出。作者采用其一贯的画梅技法,以淡墨写干,浓墨点苔,圆笔勾花。造型生动,一梅枝疏影横斜,将视觉引向右角的款识题字,使书画有机地结合起来。扇面中题写咏竹诗句:“清所以清冰骨格,损之又损玉精神。”
罗聘以雄健的笔调、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从未到过的蜀道的艰难,喻示了人生的艰难。为了供托效果,罗聘用峭硬的短笔条作雨点,豆瓣皴,积染深厚表现出山石风化的质感。笔简意深,表现了山势的雄浑。
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
此图画秋日山景。近景处山石垒叠,树木杂生,溪水潺流,有石板桥横架左右两边,一条山间小路盘曲而上。中景处云雾缭绕。左间山中平缓处似有一庄园,园内古木参天。其后重峦叠嶂,树木蓊郁。崖壁深处,古寺林立。右边一条清泉沿着弯曲山涧泉道倾泻而下。
仿李希采薇图
峡江峻岭,山林葱茂,渔人垂钓,一派水国风光。用笔粗犷,气势豪放。自识“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写仲圭诗意,蒲华”。
该幅画高树空亭,隔岸望山,山上长皴,未成折带,利用苔点﹑深浅皴法及留白的运用,将山石立体实感呈现而出,气势雄壮。
字体苍古、圆劲,得鲁公清刚雅正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