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
此卷临摹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是其典型之作。作品描绘江南夏日山水景色,江面开阔,江水微茫,山体重叠,山势绵长。整体结构既有轻快的节奏,又有紧张起伏的顿挫,阴阳向背,虚虚实实,章法变化极为丰富。草木丰茂,云雾显晦,道路交通曲折,渔舟、帆影、茅亭掩映点缀,使全画清幽灵动,生趣盎然。作品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墨色滋润,干净明洁。画面有真实生动的物象刻画,同时又有着对笔墨形式美的充分体现。
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墨法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
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
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作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弟子,王翚的画在骨血里渗融进了老师的基因和精髓,但是,与一味摹古的王时敏不同,王石谷的山水在缜密中多了几分疏朗,比恩师王鉴也在静谧中多了些自然生机。王石谷是一位既师法古人又师法自然的画家,同时代的名家恽南田是他交往过密的好友,在《南田画跋》中就有记述:“虞山名胜甲江南,吾友石谷子朝夕与斯,探其赜幽,得其胜趣,因取其地之最著称者,摹写十二景,用古人笔法写眼前丘壑。”
此图为仿唐寅山水,用笔轻灵,气韵生动,图中山石主要以渴笔淡墨画成,显得松秀温润,以干焦浓墨点苔,使画面更显苍润互济。着色古雅明快,色墨相映,不同凡格。款署“己未中秋前二日仿唐解0溪山晴霭图。石谷王翬。
作为清初正统画派的集大成者,四王的山水画代表了清代山水画的一种主要山水画风并绵延至整个清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王翚。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