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1610-1664),俗姓江氏,名韬,出家后取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山水笔法介于倪、黄之间,而自具面目。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松树清姿疏朗。布局精密,结构严谨。由于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瓒的,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师造化而别开生面,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此图年款『丙甲』,为顺治十三年,弘仁时年四十七岁。
麻姑是女性寿神,传说中麻姑曾“见东海三为桑田”,可见她的寿长,因此以麻姑比喻吉祥长寿。民间相传农历三月三日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麻姑特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王母作贺礼,谓之“麻姑献寿”。以麻姑进爵为题材的麻姑献寿图一般多用作妇女寿辰时的贺礼。传说中的麻姑面目清秀,但是双手似鸟爪,此幅正是一例。画中麻姑身穿阔袖衣,左手持爵,左侧立一仙鹿。
此图是黄慎取材现实生活而画的一幅人物佳作,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黄慎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黄慎早年师从上官周,多作工笔。山水宗元黄公望、倪瓒,中年以后,吸取徐渭笔法,变为粗笔写意,并草书章草,尝以狂草书法入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
此图描绘雨后双鹭于荷塘憩戏觅食的情景。画上荷花数茎,枝叶劲挺,花瓣娇媚,似有暗香浮动。两只白鹭翩翩而下,谨慎地着入水面,画家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出“水满池”的情景,“用笔极简,意趣自足”,由此可见一斑。对于荷叶的用笔恣肆狂放,墨色浓重,显示出荷花枝叶肥厚、“风飘不动”的旺盛生命力。在硕壮浓郁的荷叶的衬托下,以淡而轻的笔法描绘出白鹭的轻盈稚嫩,惹人怜爱。
漱石是当时文园冈社的社长,一位布衣文人,此图画其捧砚侧身立像。无背景衬托,由人物与款识组成简单而有意境的构图。人物比例准确,设色淡雅,头部用淡墨勾勒轮廓,鬓须以干笔画出,面部以淡赭色烘染,笔简意赅,生动传神。衣纹迅疾、流畅,用笔枯劲,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感,以草书笔法画衣纹是黄慎的独创,自成一派。
黄山寿为求在模仿二袁之余,能够自出新意,达到更淳静厚实、淡雅清丽的境界,他特别舍绢素而用生宣,通过恰当的用矾用胶,把墨色的浓淡对比,在吸水性极强的生纸上,尽情地发挥了一番,笔笔中锋,扎实送到,毫无乱柴斧劈飞扬轻浮之病。在构图上,使树木的动势与山云的动势,此呼彼应,互相配合,并让人物房舍,穿插于山树云雾之间,一气喝成,浑然整体。尤其是画中的楼台界画,展现了他对传统建筑的知识与西洋透视的掌握,算得上是有清一代界画最后一代的模范。此外,他在设色上,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从清丽到浓艳,诸色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