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琮字黄山,号石颠,浙江人。工画山水,远宗黄公望,师从于张宗苍(1686—1755)门下,深得其传,是供职于清代宫廷的一位画家。清代供奉内廷的宫廷画家既有父子相传,也有师徒相授者。
费以耕清代画家。字馀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费丹旭长子。画承家学,仕女幽静,兼工花鸟。同治九年(1870)为张鸣珂画锺进士像,侧耳作听琴状,傍坐一女郎,膝置一琴,拔铉抚弄,秀媚天成。与张熊交往甚密,曾与之合作画《梅月嫦娥扇面》,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书是临摹王献之江州帖中的一部分。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跌宕,字间连带自然,不拘泥于原帖之形,行笔婉转曲折,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已意。
傅山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雄厚豪放,富有浪漫色彩。其以[二王]为宗,取法颜真卿,上追魏晋及宋元诸家,特别是米芾的疏狂颠逸之书风对他影响颇深。傅山楷隶行草诸体兼擅,但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草书。从其行草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笔势雄浑,如排山倒海,一发不可收;
高岑在“八家”中的成就,仅次于龚贤,他不仅善画山水,还精于水墨花卉。他早年倾慕朱翰,后学蓝瑛,又从宋人董源、巨然的笔墨中寻根求柢,乃至黄子久﹝黄公望﹞之空灵简朴,沈石田﹝沈周﹞之粗服乱头,他都潜心入手,融会贯通。
高岑(1621-1691),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居金陵(今南京)。高阜弟,为“金陵八家”之一 。
此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底。牡丹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热烈为而秀雅,韵味十足。
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画面布局疏朗,空间感强,桃花和鸟的描绘细致,笔触细腻传神,设色妍雅,石头的皴染具体量感。与习见的高其佩指画作品相较差别较大,受蒋廷锡一派的工笔花鸟画影响。
《画钟馗立像》作怒发冲冠之状。整幅画面怒不可遏,气势逼人,是画家晚年代表作。此图是画家被革职第二年所作,许多不平之气,借助怒发冲冠的钟馗,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国历代以钟馗为主题的作品颇多,这幅佳作尤其感人至深,已达到画尽意在的艺术效果。
本幅是高其佩的指画精品,系其临终之作。画两匹无拘无束的骏马在尽性滚尘、蹭痒,极为生动。其手法粗放豪爽,画风朴拙野悍。构图自然且得体,似不经意却胜过苦心经营。高其佩的人马画风与唐代韩干、北宋李公麟没有直接的艺术联系,开文人画马之新风。惜孤掌难鸣,传人中未见再有指画人马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