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残绘画善用秃锋渴笔,以干笔皴擦,景物空空蒙蒙,茂密苍远,而笔墨老苍荒率,自成一家。此开册页尤体现了髡残的画风。另外,髡残书法学颜真卿,得“祭侄稿”、“争座位”之神韵。此画题跋亦干笔淡墨,与画风一致。
此图以鸟瞰手法写山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山石多作矶头,磊落灵秀,树法朴拙,高拔挺,与山势相协调,村舍有曲径板桥可通,益增纵深感,溪边碎石大小相间,颇多奇趣,可谓匠心运。全图笔墨苍润,一气呵成,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小青绿山水佳作。
此幅画远山耸峙,树木苍劲,红叶明丽,野桥曲径,桥上一老者骑驴款款而过,其后有荷物及策仗者相随。构图气势雄伟,笔势雅健清逸,为蓝氏刻意之作。
李禅中国清代著名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省扬州府兴化县(今兴化市)人,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中年始画风变化,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李鱓是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6代裔孙,后代定居江苏镇江。
李方膺个性傲兀,豪迈不羁,其画亦然,淋漓纵放,脱尽绳畦。此图写石笋插天,寒梅凌空,笔墨粗简,其趣味冲淡,昂然有出尘之概。画中唯数点苍苔,两行款字以浓墨为之,盖点睛之笔,于是生气尽出。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这幅画依其题识,取材於北宋郭熙的画意。郭熙的画中常见长松巨木,溪壑深谷,峰峦耸峻和烟云变灭的景色,这幅画也有这些特色,不过李寅将郭熙的画法变成固定的模式,山石卷动扭曲,岩石表面凹凸不平,形状十分奇特。其间点缀牛车,驿站和赶路的行人,使画面显得热闹生动。
励宗万字滋大,号衣园,又号竹溪,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进士,入翰林,年才十七。历官刑部侍郎。以画供奉内廷,兼工山水、花鸟,笔意恬雅,设色古淡。书法褚、颜、苏、米,圆劲秀拔,与张照齐名,称“南张北励”。
梁国治清代书法家,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又号梅塘,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殿试头名状元。由修撰累官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以经术勤吏治,清俭自守,好学爱才,治事敬慎缜密。有《敬思堂文集》。曾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卒谥文定。
《山水楼阁图》画法工细,色调明快,具有较强的装饰美。山间的白云不是用勾的方法表现,而是运用了晕染和留白的方法,墨色浓淡变化丰富,颇有韵味。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书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
马荃,常熟人。字江香。清代女画家。自幼聪慧,妙得家法。工花草,设色雅丽,姿态端庄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