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幅作品堪称体现赵之谦典型风格的代表之作,花朵或用没骨,或用双勾,行笔快捷活泼,强调“写”而非“描”。设色浓丽,水、墨、色相交融,石块墨色浓重,质感强烈。鲜艳的色彩配合放逸的笔法,于富丽中见粗犷豪放之气。画面整体布局上密下疏,相互对比衬托,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蝙蝠的“蝠”字因与“福”字同音,在传统中国画中用来表示吉祥、如意,《来蝠图》即是以此题材来创作的。画面中绘钟馗放飞罐中的蝙蝠,跛腿仙人和持花篮仙女在侧。人物线条劲健,笔触飞动。画面右上作者自题诗“何事纷纷若皆醉,仙家独向道中醒,金瓶放出飞早去,冲破秋空一点空青。宁化黄慎写”。
菊花是吴昌硕经常入画的题材。画菊花或伴以岩石,而渴笔大片擦染,生出奇趣之景。吴老素喜爱西洋红,观之此画,可见石下红菊之调就是其所好。墨叶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本幅自题:“九成宫,甲午清冬邗上袁耀画。”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2方。 此幅以对角构图为主,建筑在画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作者有意将建筑物安排在观者的视觉中心,使其在山重水复的背景中颇为醒目。著名诗人杜甫曾有咏《九成宫》诗,袁耀即根据诗意想象而画成此图。袁氏父子所画的历代宫阙虽然各有典故,但样式大多雷同,富有装饰趣味而无明显的时代特征,画中人物的服饰也是如此,虽为古装却非唐非宋。
袁江字文涛,号岫泉。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山水画主要学宋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
该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四周宽敞清幽,一直是清朝皇帝与大臣谈古论今、吟诗作画的地方。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000万平米。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由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画成之后,由乾隆御笔题诗,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梅清是黄山画派的首领,从不同角度和笔墨技巧的变化,表现出瞬息多变的黄山佳境。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的笔墨简率,却着意表现天都峰的奇突高耸。天都峰立陡奇险,冲出云天,山腰间云气缭绕,低矮的山岩上慈光阁为林木掩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家写天都峰之奇突高峻,取其奇险峻峭之势,而不求貌的形似,天都峰的上下大小,犹如仙人掌。写山岩用折带皴,皴染结合,整幅绘画运笔流畅,虚实相间,意境深远。
图中文人身着高冕宽服,抱膝而坐,正听一位歌女弹奏阮琴。阮音清扬,四处芳草如茵,梧桐枝叶繁茂,又配以湖石、芭蕉、翠竹,清幽异常。图中人物用线细劲圆润,颇有古意,设色妍丽明快。草地以大面积花青渲染,以重色细笔根根绘出,间以浓淡的变化,形成雾动云涌之感。梧桐近乎淡墨白描,更有幽深清丽之意。整个背景有一种缥缈空灵的虚幻意味,衬托出人物笔墨的写实生动;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又反衬阮音的悠扬动听。虚实相辅,以有写无,形成脱俗越尘的艺术效果。
画家用劲健的粗笔描绘树干,笔断意不断;树叶先用深浅不同的墨点出,然后以浓墨勒出叶筋;小鸟用淡墨勾轮廓,然后染出躯干,最后再用焦墨画两翅和头部。用笔雄健豪迈,奇宕多变,用墨层次丰富,厚而不滞,轻而不淡。
朱毓栋,(1699-1769或1774)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闻、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列。
艾启蒙字醒庵,生于波西米亚,工人物、走兽、翎毛,与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对当时宫廷绘画有一定影响。
边寿民(1684-1752),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宇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苇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此是杂画册中的一幅,以没骨法写一尾鳜鱼,墨色浓淡自然,恰到好处表现鳜鱼的体质感,借用几笔淡墨勾出鳜鱼的头部。形象生动,似乎刚离水不久。口尚张穿一根柳条,几片柳叶,既使画面生又富于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