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寿民(1684-1752),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宇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苇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此图是边寿民画芦雁的代表作。图上仅绘芦苇丛边二雁,悠闲宁静,姿态生动自然。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反映了画家长期与雁朝夕相对,观察入微,从而达到了“自与心会,画与神契”的意境。
此画写两雁在寒沙折芦之间,一雁已息落,一雁盘旋将下,相望相依,宛如一对旅外的伴侣。一支芦花,秃笔蓬松;隐约渚沙,墨色枯淡。
边寿民(1684-1755),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宇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苇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边寿民(1684-1754),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宇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苇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边寿民(1684-1753),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宇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苇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此图是以一条崎岖委婉的山径为脉络,作为贯穿画面的主线,群山众壑蜿蜒起伏,清泉跌宕,淙淙有声,飞瀑湍流,奔泻喧腾,碧潭如镜,幽深如许,林木丰茂,葱茏蓊郁,渺渺云烟飘然如神踪仙履,徜徉于山光水影之间。全图景色旖旎,境界悠远。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清凉山。“金陵八家”之一。 从构图到用墨都表现了作者山水画之独特风格,运用披麻皴及雨点皴等手法,虽不用泼墨、湿墨,却有泼墨之沐漓,浓郁苍润的效果,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浑厚和苍秀。
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代表革新的一派。清顺治十三年(1656)由闽返歙,往西干五明寺 。画从宋元各家入手,万崇倪瓒画法,为新安画派奠基人。画师古人。更师造化。
弘仁的山水画,无论册页小品还是长篇巨制,或实地写生,或构思取意,黄山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