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献英芝图》画面正中是一只兀立于石上的白鹰,鹰首转向画的右侧,鹰目炯炯,利喙弯曲,鹰爪紧紧抓住石头。画面的右边是一棵弯曲盘绕的老松,苍老斑驳的树干和前后掩映的松枝仿佛可攀可抚,一棵藤萝攀绕着松树枝干,凹凸玲珑有致,松树的根部和石头的缝隙之间有灵芝数株,其边沿卷起,表现出了灵芝的厚度。画幅左边为坡石,一条急湍的溪流顺势而下,在山石隙谷中曲折绕行,激起无数的水花。
郎世宁的作品现主要存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沈阳故宫、天津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两幅。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德国柏林的东亚美术馆也藏有个别作品。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松树图
画中的乾隆皇帝慈眉善目,端庄大方,透露着一国之君的威严。郎世宁所画的肖像画,都有着造型准确,并富有立体感的特点;同时为了适合东方民族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在画面光线的运用上,一律取正面光照,从而使人物面部五官都处在明亮部位,观之非常清晰。
《乾隆骑马图》是著名的清代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士宁为乾隆皇帝所画的戎装图,它展现了一代君王——乾隆满身戎装,威武健壮的英姿。其色彩厚重浓烈,灰甲描绘十分精细,质感明显,具有强烈的西方写实肖像画风格。其蕴含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是稀缺的国宝及民族文化遗产。
郎氏画作特别讨喜尤受皇帝欣赏。三羊开泰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其谐音而已。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拿“三羊”来代替“三阳”,除了“羊”与“阳”两字谐音而外,也还有寓有更隐蔽的深层的文化含义。
图中的屋宇、树石背景是由中国画家补绘,画家们以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界画技法,精心勾描、点染,不仅渲染出元宵节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乾隆皇帝与家人间浓浓的亲情。
此图似为中秋佳节而作。图中野菊满地,桂花飘香,高大的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双兔写实,造型准确生动,皮毛以细笔一一画出,具有柔软的质感。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令眼神活灵活现顿生神采。
黎明(1736-1807)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宫廷画家,工人物,翎毛。乾隆五十七年黎明等宫廷画师受命摹写丁观鹏的《法界源流图》,并将原画卷尾处所附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改为汉文。此卷为设色长卷,描绘精工细致,形象生动,不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因为它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唯一传世的画作,对研究大理国宗教、历史、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黎明(1736-1806)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宫廷画家,工人物,翎毛。乾隆五十七年黎明等宫廷画师受命摹写丁观鹏的《法界源流图》,并将原画卷尾处所附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改为汉文。此卷为设色长卷,描绘精工细致,形象生动,不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因为它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唯一传世的画作,对研究大理国宗教、历史、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黎明(1736-1805)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宫廷画家,工人物,翎毛。乾隆五十七年黎明等宫廷画师受命摹写丁观鹏的《法界源流图》,并将原画卷尾处所附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改为汉文。此卷为设色长卷,描绘精工细致,形象生动,不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因为它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唯一传世的画作,对研究大理国宗教、历史、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黎明(1736-1804)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宫廷画家,工人物,翎毛。乾隆五十七年黎明等宫廷画师受命摹写丁观鹏的《法界源流图》,并将原画卷尾处所附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改为汉文。此卷为设色长卷,描绘精工细致,形象生动,不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因为它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唯一传世的画作,对研究大理国宗教、历史、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