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载工四体书。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
本幅自题:“偶寻鹿迹来游此,坐听松风亦爽然。庚寅登高日寓江城西郊,喜此二言,骤笔补图。项圣谟。”钤“胥山樵项伯子”等印3方。“庚寅”乃清顺治七年(1650年),项氏54岁。“登高”为重阳节之古俗。据题可知此图系项氏于顺治七年重阳节与友人登高时为吟得佳句而绘。作品画云崖雾涌,长松虬枝,高士临流吟赏。树石用笔浑厚沉着,人物线条圆秀朴拙,意境清旷高古,具项圣谟山水人物画的典型风貌。
萧云从(1596~1677)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马鞍山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萧云从(1596~1676)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马鞍山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萧云从(1596~1675)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马鞍山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萧云从(1596~1674)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马鞍山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马鞍山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萧云从的山水画在历史上之所以为众人推崇,即在于其反映生活的“真”和“美”。生活之真,心态之真;山林之美,笔墨之美,众多因素融合而成为萧云从山水画之这一特质,而且也成了他与其他流派的区分和界定的标准。
图绘梅鹤双清之景。茁壮的梅树,其交错穿插的细枝和星星点点的花朵打破了画面的整体空间。作者着意在梅树干上绘两只仙鹤,它们淡然闲适的神态为画面增添了祥和的生趣,其平整的造型则统一了原本过于细碎的画面,由此可见作者巧于构思和化零为整的能力。
虚谷敷色淡雅,重视色调的统一与淳朴的美感。他还善于在色纸古金笺上使用白粉,使其白色荷花、仙鹤毛片和白粉含石绿的折枝兰花等,显得栩栩如生。
此图设色画松,梅,茶花,花瓶,如意等,寓意平安如意,乾隆用以进献其母,表示吉祥和祝福。以淡墨干笔勾勒花瓶,设色淡雅,颇具文人雅趣。
本卷以“御制辛未孟春奉皇太后南巡启跸京师近体言志”为题,描绘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奉太后从乾清门启銮,经大清门出正阳门,沿西河沿大街西行,转出广宁(安)门,过宛平县拱极城、卢沟桥、长新(辛)店,止于良乡黄新庄行宫的场景。其中有气派非凡的大驾卤簿、金碧辉煌的皇宫别苑、雄伟高大的城墙箭楼、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静谧美丽的城郊乡野,再现了“康雍乾盛世”恢宏壮观的历史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