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近坡高树数株,中间为水面、石滩,远山安排在画面的最顶端,采用倪云林作品中典型的构图模式完成画面。山水景色荒寒,笔意疏简,书法学董其昌。画面上自题“溪亭独眺。时乙卯桂月写于待雁楼,查士标”。
此篇堂宇宽博,气息淳厚,显示出他在颜字上的精湛功力,行笔“涩进点动”,横画用笔又多融入隶意,点画凝重沉着,这一切一改他楷书婀娜多姿的风格,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风韵。
此图以宋代苏东坡等五学士聚在一起品评诗文为画题。以工笔细写人物,水墨晕染山水,取法没骨,具秀润挺秀之趣。双松耸立,工写兼备。人物皆以铁线描勾画衣纹,各具情态,或坐或立,均传神生动。整幅画韵清神足,反映了学士们高雅的精神面貌。
山水笔法介于倪、黄之间,而自具面目。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松树清姿疏朗。布局精密,结构严谨。由于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瓒的,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师造化而别开生面,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
郁郁葱葱的山脚下,两条溪流会合于此,一个巨大的平坦磐石上,两位高士正盘腿席地而坐,高谈阔论。前面的那位高士正用右手指着潺潺的溪水,似乎和同伴正在趁着优美的山水景色吟诗作对,山间盘曲的树木显示出了古人坚韧不拔的性格,整幅画面体现了一种田原风景中隐士悠闲的生活状态。
绘远山疏淡,木叶瑟瑟,苔绿点地。溪边茅屋疏树,景物相宜。左侧陡壁高耸,低峦平坡横图中。画面萧疏、散朗,着笔不多,冷落荒凉。笔触轻快,用干笔皴擦,虽貌似简洁而实则极富层次。
画面下方描绘了孟母断机教子的情景。在图的中心位置,孟母侧身立于织机边,左手指机,右手执刀,似在训教;右下方,孟轲面朝母亲弓身拱手、毕恭毕敬地站立,那神色专注的样子,未脱顽童天真稚气,表现出对母亲极其恭顺。人物造型古朴生动,线条纯熟,面部表情描绘深刻,显示了作者长于人物画的功力。
《黄州竹楼记》明沈藻,纸本,楷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奚冈,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不应科举,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
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纸本,楷书,19行,285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作小楷书七言诗四首,乃王绂游览京城诸胜景时所成诗篇,并于永乐九年(1411年)为沈度书写。
《中州先生后和陶诗》明姚广孝作,纸本,楷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书法古雅匀细,法度严正,瘦硬通神,悠然有静穆之气,充分体现出道衍中年时深厚纯熟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