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允晖庆诞记》,祝允明书法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为贺友人祖允晖三十诞辰作。作品楷书之中带有行书的笔意,笔致轻松自如,有圆润秀逸的韵致。
《行书自作诗卷》明文徵明,纸本手卷。
《紫薇扇面》是明代画家陈淳的扇面画作。
《紫茄诗》是董其昌的行草长卷,清新隽逸、秀美绝伦,然又不乏老辣,虽不能说是董氏极品,但也是其上乘代表作。此卷作品疏朗闲适,轻歌曼舞,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不计温饱、寄情翰墨的精神生活写照。
《子路问津》此图画出孔子出游时,子路见到的情景。前方一巨石,石面以小斧劈法皴,由于绢地不吸水份,皴后即加分染,墨色 层面变化多而呈饱和,以现石块厚重,此为仇英师周臣法而稍有变化的技巧,与唐寅大不相同。岩旁及孔子座车后均满布杂树,树法多而不乱,枝干屈虬多姿而 又能相映成趣,且近干皴远树枝干略染,均为仇英氏家法特征。孔子于车中扶几 端坐,虽于迷道中不失安详。一童侍立于侧。前方则子路供立,耕者方作指点欲 语状。 远方以淡墨及浅绿渍成耕地万倾, 以水波间隔, 为以空白处理空间的妙方。 数脉山峦,散见天边,扩展画面的空间层次。
《捉柳花图》是明代仇英的画作。田庄围墙前一万士携童徐行,纵目观赏四野景色。宅前渡头旁,大树环绕,绿荫浓密。树下泊舟,正侍主欲发。庄屋堂轩配置清明,一水之隔,在密林拥簇下尚见茅舍渔罟,近处作坡岸岩石,柳树相倚,迎风轻曳。 中景又见田亩,溪岸水畔,荷叶田田。岸间密林攒簇,村舍散落,小桥相通,行人往来,一片江南夏日情景。山头不作巨嶂陟崖,峰峦平起,云雾显晦,可谓深得董源潇湘图的精神。 图用绢地,岸及屋舍用赭墨分染,以草绿作树,近处榴叶间用石绿提醒。坡岸和远山,用石青石绿淡淡分起,山头小树,再以苦绿攒点,细细观赏,如对真景,有世外桃源之想。
《祝寿图》明王文炜作,绢本,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竹院品古》明代仇英画,此画可评为仇英作品中精写人物的代表作品。翠竹林前作一围屏,画屏一作花鸟,一作山水,款亦落于屏画边际。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贯注于鉴赏桌上所陈之古画册页,右前一童负挂轴来,中立者正捧古玩,左童则方启盒,陈瓷器于另一高士前。四周罗列觚、爵、簋、卣、罍等铜器,惜器稍大,古器物形状明人仅从图录中得知,方有此误。二女供手侍之,秀丽端姘。屏后二童,一生炉烹茶,一于竹林空际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对子手谈之用。前二犬相戏,一犬侧地举首之状,与仇氏最擅之画马形态如出一辙,正所谓得意者必常用之。
《竹图》 明檀芝瑞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檀芝瑞,擅长梅兰墨竹,目前只有日本藏有他的画。
《竹亭对棋图》明钱榖画,纸本设色,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翠波渺渺中的一茅亭,亭内二老者围桌对弈,二书僮一旁侍候,桥上一僮子双手捧物而来。整幅画以墨缘点钩树叶,浅绛施染树石,笔法细密秀美,深得文氏之风范。
《竹石图》是明代画家冯可实的扇面画作品。
《竹炉山房》明沈贞画,纸本 设色,现藏于辽宁博物馆。此图画山峦耸立,老树槎桠,叶竹围绕山房,生意昂然。右上角行书自题:南斋沈贞款,下钤白、朱文印二。沈贞的传世作品绝少,此图是在昆陵为馈赠普照法师而作。此图时代风格极为鲜明,与刘珏、杜琼诸家接近,从而得以探明沈周画风的出处,了解承前启后的脉络。
《竹鹤图》是一幅吉祥瑞寿题材的画作。仙鹤喻示着长寿,是一种吉祥之物,且其形体优美、步履翩跹,能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所以经常被画家表现。《竹鹤图》描绘的是两只仙鹤在竹林间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画面中,溪水坡岸上有两只白鹤,一只低首下喙觅食,另一只转项回首梳理白羽,展现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三枝修竹十分挺拔,旁边的一丛小竹又丰富了画面。
赵孟頫,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致若容札》是明代画家唐寅的传世作品,是明代行楷书法的代表作,唐寅是明代的国画大师,致若容札是唐寅的行楷书法代表作,也是明代行楷书法中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