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阳子养性图》是由唐寅创出的一副画。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唐寅此图绘临溪茅庵小院,一老者端坐庵中蒲团之上,头戴方巾,身着宽袍,双手抱膝仰望天空,似歌似啸,神态沉着。室内俭朴,桌上陈列着香炉和文房用具,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志趣。庵后竹篱,院内遍植椿槐梧桐,迎门望溪,水天相连。意境安逸,人物刻画传神,山水画法正处于个性成熟时期,应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
作品描绘的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的形象。修竹丛下,诸葛亮坦胸露怀,头枕书匣,躺卧于草地上,神态安逸。从款中“宣德戊申”可知,此幅作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宣德皇帝赐予陈瑄的御作。当时陈瑄已六十有余,宣宗赐画给他的目的是激励他效法前贤为国鞠躬尽瘁。
《五相观音图卷》明,丁云鹏,绢本,设色,现藏于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陈栝,明,字子正,号沱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陈淳之子,画擅花鸟,其画有父风。
《五律诗》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本幅自书五律诗一首,诗作题名为《对酒》,见于《甫田集》卷十二。此书从王羲之、赵孟頫笔意中融合变化,笔画平正婉和,清润端方,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流露出一种温文儒雅之气。
五古诗
《梧竹书堂图》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画一精舍,宽敞的书桌置于窗前,上置文具书籍,一士人半作半卧于躺椅上,神态安详。房舍四周修竹、梧桐摇曳生姿。坡石勾皴用拖泥带水法间乾笔皴擦,再以水墨淡淡晕染,颇见浑厚。上缀以萱花、丛菊,显示出隐居的悠雅情调。
《吴中胜概图》,明代/1532年,文征明,手卷,绢本设色,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吴门避暑诗》明代唐寅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无明山水
此画作是陈洪绶出家时得作品,在他改穿僧服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专心致志,只攻佛画。画一岁汉,高鼻深目,面颔奇异,手把藤杖坐在顽石上。罗汉耳孔穿环,嘴唇微启,似乎正在向面前跪拜之人说法。这一跪拜的人形貌也颇奇异,神态专注而虔诚。人物造型很可能受五代禅月大师贯休的影响,并经陈洪绶特有的变形处理,古朴率真。
《卧游图》册,明,沈周绘,纸本,设色,共十七开。首开自书“卧游”,钤朱文“沈氏启南”印,其后分别绘石榴、平坡散牧、栀子花、山水小景、秋山读书、枇杷、雏鸡、芙蓉、仿倪山水、梅花、杏花、秋柳鸣蝉、江山坐话、白菜、江山垂钓、仿米山水、雪江渔夫等山水、花鸟小景。每幅画中均有画家自题,结合画面物象抒发其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