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春天的守望》兼具人文与自然两大内涵,在春天里拥抱清明;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文化、血脉传承中感悟孝道亲情,唤醒家国的共同记忆。守望依旧,春意盎然。
又是一年端午时,万里江山,屈原精神代代流传,江河湖海,龙舟竞渡勇往争先。时光在变,人们过节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可是,在节日的背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人们对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追求没有变,人们对爱国情怀的坚守也没有变。
围绕“讲述记忆中的春节故事”的主线,从艺术家的视角,从作家的笔墨里,摄影师的镜头中,音乐家的音符里,解读春节文化的变迁,从而展现新中国的辉煌巨变。
中秋前后,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远古先民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创造了“中秋节”。
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春风春雨话清明》分为节气、节日、记忆三个篇章、共13个故事为您讲述这个春天的节日。《春风春雨话清明》是中央电视台重点节目《我们的节日》系列中的一集。该节目是央视多年依托中国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别节目,也是央视全力打造的文化品牌节目。
《我们的节日-2018端午》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端午特别节目,总时长为90分钟,节目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主题,分《本草端午》《美味端午》、《龙舟竞渡》三大篇章,讲述数位普通中国人的端午故事。
春节,全球最大的民俗盛会。这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团聚。2018年科教频道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包括《回家》、《团聚》、《传承》、《希望》四个板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讲的是我国古人在爆竹声中饮着屠苏酒,辞旧迎新,感受春天。那么春节与春天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春天,春天的大地上为何会出现万物复苏的壮观景象呢?《我们的节日·金鸡鸣春》解读“春”的奥秘,弘扬中国春节文化。
除夕包含着辞旧迎新的意思。本期节目周岭继续为您介绍红楼梦里人们是如何过除夕的。祭祖的规矩、怎样发压岁钱、家宴的菜色等,周岭一一讲述。
通过《红楼梦》中的描写讲述“忙年”习俗的由来以及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几千年以来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以及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在民间,人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已经开始进行积极的准备了。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讲述了《红楼梦》中描写的端午节,以及作者曹雪芹描写端午节的创作意图。
中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农历八月十五是汉族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