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图》明代陆治作,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馆。
《松陰高士圖和烹茶圖合卷》为明代画家唐寅的扇面画作。
此图中景色虽一片沈寂,既无扶风,也无山岚,却也无萧索之感,反而有些许疏朗气息,温暖而有诗意,可居可游。左上角有题画诗:“十亩松阴匝地铺,坐来尘虑觉全无。长安二月春如海,自信闲人不受呼”,说的也是这种无思无虑的悠闲,甚至带有那么一点得意。
《松涛散仙图》是明代画家项圣谟的作品。项圣谟善画山水、人物、花卉,尤以山水见长,不受当时各种流派的影响,而于自己的家藏中,直接向古人学习,广泛地吸收前人的创作经验,山水画融汇了宋 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和元人的韵致,笔法秀逸,布局大开大合,富于变化,特别对乔木的刻画,寓巧于拙,形象鲜明强烈。尤喜画松树,有“项松之名满东南”之誉。
此图为明代画家文征明的扇面画作。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
《松萝晚翠图》明代蓝瑛作,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画面峰峦层叠,中部有庙宇坐落于茂密的松林中,半隐半露相映成趣。泉水沿着蜿蜒的山涧,飞流直泻,与山脚的河流相连,近处河边杂树成林,林中一老人前行,琴童后随。
《松林扬鞭图》是一幅画,图绘春雪消融,鲜花盛开的季节,文人逸士策马扬鞭结伴郊游的美好景致。画心左上角有画家自题七言诗一首:“女几山前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扬鞭过野桥。”署款“唐寅”。钤“南京解元”、“六如居士”二印。
这幅《松林书屋图卷》山峦雄峻,山石林木墨韵浑厚,苍润欲滴,代表了龚贤山水画的风格面貌。龚贤此图画法取自董源、巨然,用墨浓重淋漓,突出表现了江南湿润多雨的夏令景色,具有“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气势。图中错落有致的茅屋、弯曲隐现的石径以及潺潺流动的瀑布均为恬静肃穆的山林增添了几分活力。
《松林六逸》是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仇英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松壑云泉图》是中国明代画家宋旭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绢本设色,山东省博物馆藏。《松壑云泉图》画群山叠荡,峰峦簇聚,白云缭绕,瀑布飞流,双松挺拔,木榭小桥,相映成趣。设色清淡,山石用披麻皴,松干用赭石,松枝墨写,以石绿染之。构图空灵 而不松散。
此幅《松鹤延年图》寓意大吉,特别符合中国人对于吉祥、长寿的美好祈盼。画面中古树苍翠,松树蜿蜒摇曳;两只丹顶鹤身形高挑飘逸,如仙境来客一般;松树下开满吉祥的花朵,一派吉祥和谐的画意盎然纸上。
《松风高士图》,该作品将远山用淡色晕染,近山则以渴墨皴擦;山脊草树稀疏,或点染,或草草钩勒。近树着力特大,树干挺拔,枝叶繁密。用笔清秀爽利,墨色浓郁苍润。此画作是明代画家文伯仁晚年的力作之一。
《松风叠嶂图》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作,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王时敏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本图所绘皆为佛道人物,其中的故事情节为何,仍有待考。图中四位仙人凌波渡海,拱望寿星南极仙翁驾鹤淩空。其中趺坐在三脚蟾蜍上,似为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刘海蟾;脚踏拐杖、身系葫芦者为李铁拐;另外二人,一足踏竹帚;一足踏蕉叶,似为狂颠禅僧寒山、拾得。画中人物表情生动,如在对语。袖摆衣角随风翻飞,衣描线条顿折有力,而波波滚动的浪涛运用战笔描绘,更显得劲利壮阔,本幅笔墨精细,如同出自宋人之手,是一幅细谨的吉祥画。